赣江路地段造修建性详细规划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11-23 16:04:24 被阅览数: 3596 次 来源:

项目名称:赣江路地段造修建性详细规划

项目地点:赣州市河套老城区

规划用地面积:13公顷

完成时间:2007年5月

委托编制单位:赣州市规划建设局

主要参加人员:谢衍忆、韩高峰、许五军、王立新、黄金玉、温天蓉、肖荣华、朱荣强、马亮、曾国威

 

一、规划背景

赣江路自民国时期以来就以其优越的通商和交通条件与中山路一并成为名噪一时的繁华之地。其历史文化积累深厚,建筑形式融合了西方古典风格和地方传统特色,承载了赣州人民深厚的情感和历史记忆。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及赣州市中心城区的南移,河套老城的北部城区面临着日渐衰败的危机。老城中的很多地段,尤其是赣江路地段,早已没有往日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繁盛景象,丧失了过去商业中心的地位。其现状房屋质量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居住条件和局部的环境质量恶劣不堪,安全隐患多。这种状况,不仅威胁到了该地段城市居民的安全,还破坏了赣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

二、规划构思

(一)提升赣江路地段的价值

就赣江路地段的单个建筑而言,并非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赣江路地段价值的核心在于其传统风貌和商业格局及整体环境,以及其对城市文化多元化和城市形态多样化的重要作用。

(二)价值的重现与城市的发展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过程,赣江路地段整体风貌的特征性正逐渐淡化,必须通过新的保护和整治措施实现其价值的重现。因此,对于赣江路的发展是一种将城市资源由低级向高级利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满足城市生活对于物质空间的更高要求。

(三)以有机更新理论为基础,打造地段的功能空间、视觉空间及情感空间

三、主要内容

(一)总体布局

1.功能布局

在点(建筑)-线(赣江路)-面(地段)的层面上梳理空间层次,整合空间结构,以实现保护旧城住区肌理、保持和促进用地的混合使用、烘托地段的历史氛围的目标。将地段本身特色与河套老城区域进行整体考虑,结合经济开发的可能性,自北向南建立一个层次清晰、功能融合的完善系统,即旅游服务—商业—娱乐休闲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沿用前商后宅的布局形式,并重新组织街道空间和一系列公共空间,利用平面上的断开和凹进,将丰富的城市生活引入街坊内部。

根据规划区域的用地性质,把整个区域大致分为四个功能区:服务区、商业区、居住区、百胜门遗址公园

2.空间结构布局

规划区域的外部空间元素可概括为“一带、两轴、三节点”

一带——滨江景观带。由贡江滨江、绿带等开敞空间组成。

两轴——一条是由城墙及赣江路骑楼界面组成的空间轴,也是赣江路的人文轴。另一条是规划范围内居住区内的一条景观空间轴,通过该轴线将两个片区联系在一起,又相互呼应。

三节点——由亲水游园、百胜门遗址公园、纪念广场组成的三个公共开放空间,提供观赏、旅游、休憩地域。

(二)街道空间景观规划

1.通透空间

用通透的空间来体现街道的公共性和开敞性,强调步行者的行为模式、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建筑形态,强调空间节奏感,通过有机的空间组合,使行人自觉地感受赣江路的丰富的空间意象。

2.视觉连续性  

视觉连续性是地段空间和形象设计的重要原则,行人在街道上首先注意整体环境形象,然后再到具体的建筑物、绿地、雕塑小品等,长条带状的街道保持完整、统一的感觉,使人们的视觉充分熟悉和认可这种特征。

3.空间连续性  

“可识别的道路,应具有连续性”。规划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的用途、风格、形式与色彩及道路交通环境设施等的设计实现赣江路的空间连续性。

室外环境的视觉连续性通过地面铺装的造型、材料、颜色、质感来表现,也可以利用室外公共设施小品,包括花坛、灯具、广告牌的重复、叠加、连接、店招店牌的形式来创造整体形象,并注重与原有建筑物细部呼应、尺度一致等,使人们的视觉在韵律感中得到强烈的冲击,加深对环境形象的认识。

(三)地段视觉空间规划

1.规划通过精心的设计,提高街道的空间环境品质,使街道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使赣江路地段原有的历史文化得以发扬,传统街道的人性尺度得以延续和强化。

1根据地段内现状建筑的质量状况及其保护、保留的价值,对现状建筑进行保护、保留、整修或拆除的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对影响视觉景观的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整治,如变压器、垃圾收集点等,尤其是街道上不规范搭接的各种电力明线、通讯线路等。

3)对地块内广告及广告牌的设置予以严格控制,尽量减少对历史立面的遮挡和破坏,并使其符合地块的整体风貌特征。

4)保护和整治绿化环境,提高绿化的养护水平,增加庭院和街道两侧的绿化,丰富绿化层次。

 2.建构易于识别的标志和环境。

1)强化历史标志:将路牌、标记、招牌等有形的历史标志作为历史见证(如红军攻打赣州城纪念碑),使地块历史风貌的主题性得以强化;同时,非物质形态的历史标志,如路名、俗称、相关传说及典故等,则通过勒石刻碑等方法得以传承,以加深人们对地块的了解。

2)完善环境设施:对招牌、指示牌、路灯、公用电话、果皮箱、消火栓等环境设施,从形式、色彩、风格等方面进行精心、统一的设计,以保持连续性与统一性,使其与地段的历史风貌特征相契合,与古城墙的风貌相协调。                              

(四)建筑管理规定

规划以恢复地段历史文化风貌为重要目标,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以使用功能及建筑性格、空间、塑造建筑的形式与特征。

四、创新与特色

1.理念创新

规划把赣江路价值的重现、提升与发展,作为赣江路规划的核心理念,从而把赣江路的历史、现状、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赣江路地段的功能定位、建筑风貌定位以及空间、城市肌理等形态定位得以明确。

2.实现手法创新

为实现规划目标,在规划手法上,我们除了延续城市发展肌理,保留历史建筑,恢复历史风貌等一般规划手法外,我们还提出了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促商业的发展手段。同时,为使赣江路立面更加多样化,除将原中山路、濂溪路的历史风貌建筑在赣江路加以恢复,保留赣江路各个时期建筑,规划还大量应用赣州本土建筑风貌元素,如应用了宾谷馆、群仙楼的立面元素,并大胆吸收外地经典民国骑楼。

五、实施情况

房产局已根据规划对赣江路历史地段完成了改造。

1.png2.png3.png4.png5.png6.png7.png8.png9.png10.png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