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11-22 19:07:08 被阅览数: 4730 次 来源:

项目名称:赣州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项目地点:赣州市

面积:49.11公顷

完成时间:201310月

委托单位:赣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局

主要参加人员:韩高峰、王立新、张潋、孙威、蔡敏、丁磊、吴河北、曹志荣、黎江林、王  芬、邱峰、张安皓、杨久辉

 

 

 

一、规划背景

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赣州古城西北侧,是当时赣州宋城的公共中心,在历史上先后存在着府衙、皂盖楼、爱莲书院、军门楼等众多公共设施以及郁孤台、章贡台、八境台、皇城遗址等,最能体现宋城政治、经济与文化。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南北向重要景观轴线上的景观节点和门户节点,是连接城市历史、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空间节点,区位非常重要。根据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与赣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以科学规划为指导的古城整修和城市建设项目正相继逐步实施,而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的整治是近期重要的工程项目之一。

赣州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为指导,在《赣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发展框架下,通过对规划范围内现状历史建筑、历史环境和景观要素的详细勘察,在深入挖掘赣州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按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制定。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北至章江、贡江,东至涌金门,南至西津路、章贡路,西至中医院,用地面积49.11公顷。

三、规划定位

2012年1月15日,设计单位向赣州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了赣州南市街、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启动区建筑保护与整治方案及相关情况,会议确定了结合赣州史志图,恢复“四贤坊”、“军门楼”、“赣州府衙”、“章贡台”等宋代风貌的重要历史建筑。

2012年5月12日,赣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局主持召开了《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及其周边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专家咨询会,与会专家认为规划应遵循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形成的历史文化脉络,充分体现街区的府衙文化内涵、紧扣府衙文化特征、深入挖掘府衙文化价值,合理确定街区功能定位。

从该地段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本区自五代以来直至宋元明时期,都是“王城”的所在地,只是各朝代的“王城”格局有所不同。到了清朝,本区才演变为督学试院,到了1906年“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之后,本区内才有居民逐步入住。

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的总体定位:充分挖掘府衙文化,发展集府衙参观、文化展示、民风民俗展示、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规划功能定位:街区北部恢复府衙;四贤坊—军门楼—府衙两侧恢复甬道,主要设置商业功能,以文化及旅游纪念品为主;田螺岭、花园塘、白马庙、九华阁等地段保留传统街巷及民居格局,主要设置茶楼、客栈、会所等功能;街区东部百家岭、上下竹丝巷、大树下地段以恢复清末明国初年的传统住区格局,主要设置居住及古玩字画等功能。

规划风貌定位:街区中部的甬道及府衙是宋城风貌的核心展示轴,规划为宋代官式建筑风貌为主。街区东、西两侧为传统客家民居风格的集中展示区,以清代及民国风貌为主。

四、规划原则

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打造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历史文化街区。

①延续性原则——延续性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延续街区传统街巷及建筑的空间肌理和空间环境,二是尽量保证街区原住民的延续。

②真实性原则——保护历史真实载体,体现赣州传统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真实性原则是国际上定义、评估和监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原则。“真实性不应被理解为文化遗产的价值本身,而是我们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取决于有关信息来源是否确凿有效,真实性的原则性就在于此”。

③整体性原则——保持自然、社会、历史环境整体协调的历史文化街区。即将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特征、空间特征与建筑特征放在一个整体中阅读,对物质环境的个体要素置于整体文脉中评价。整体性原则也是系统方法的重要原则。

④特色性原则——对不同价值的遗产应分类、分层,充分挖掘赣州郁孤台历史街区历史文化的特色内涵,体现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的特点和多样性。

⑤可操作性原则——规划充分考虑城市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城市用地、交通、旅游诸多因素的相互制约,综合解决历史人文景观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在保护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挖掘和发展,满足新型的文化旅游城市功能发展要求。

⑥现代性原则——合理利用、永续利用。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社会文化要素中的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组织结构都已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同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可谓天壤之别,而且将继续偏离原有的模式。立足于现代本位的现代性原则,意味着要对城市文脉中与现代城市发展相适合的积极要素给予大力传承。

五、规划理念

规划设计方案是基于我们对赣州历史文化的认识,以及对古城周围环境条件的分析,考虑到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赣州老城内,地理位置敏感。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充分尊重老城区的历史文脉关系及相应的城市空间,将保留历史格局、延续传统风貌与特征,塑造具有鲜明个性与独特风格的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在历史街区规划设计的层面上,我们认为须强调以下几条思路:

分析历史文脉入手,整理挖掘赣州的历史文化内涵

研究区位与周围环境条件,深化调整街区功能结构

强调对建筑肌理的分析,确定街区的设计思路及形态

加强对赣州城市形象的理解,整合重塑街区的景观形象

考虑对公共空间的营造,完善提高街区的空间环境品质

本次规划的设计理念为:融合文化、传统、创意、怀旧等元素,塑造文化性、公共性、人性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赣州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六、规划策略

严格保护整体格局,维护恢复建筑功能

历史文化街区所形成的道路格局是其历史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格局与城市格局密切相关,维护历史道路格局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键措施之一。规划对街区的田螺岭、白马庙、九华阁、百家岭等予以保留和整治,在疏导街区内部交通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有的人行空间尺度。

建筑是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建筑因人类的活动而具备灵气并得以最好的保护。规划对街区具有独特文化功能和形态风貌的建筑登记造册,建立完整的保护档案。对于正在使用的建筑,应多方筹集资金予以维护修葺,保证使用的方便性与安全性;对于目前已废弃的具有保护价值房屋,应促进其产权的合理流转,积极恢复使用功能,以更加有效的保护历史建筑。

8.4.2打造旅游品牌,精琢商业项目业态,为后期招商提供可变的单元式组合模式

在积极推动旅游产品开发的同时,应与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的旅游资源相互整合,在旅游线路的组织以及旅游品牌的塑造等方面积极互动,共同拓展旅游市场。

为了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完善街区自身的造血机制,必须引入与街区定位相吻合的业态形式。以文化、旅游、创意为依托,对街区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历史建筑进行再开发,将街区醇厚的历史韵味沉淀和磨砺,使之绽放新的光彩,打造街区旅游开发的创新品牌。

由于目前街区招商尚未开展,因此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需要为招商提供多种可能的方式,以便满足商家的不同需求。

8.4.3改善居住环境,强化市政支撑体系

街区内目前的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刨除八境公园后人均建设用地为90平方米左右。借鉴相关经验,随着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人口密度(包括旅游人口与居住人口)在可预见期内将有所增加,因而必须提前合理控制人口规模,适当提高人口进入门槛,加强本地区居住人口管理,减少人为活动对历史建筑风貌与环境氛围的破坏。

加强街区内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给排水、垃圾转运与处理等重点公共卫生设施,大力整治影响街区风貌的电力线路,增加生态环保设施和抗灾抢险设施,增强街区的公共安全,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8.4.4加强建设管理,建立街区专门管理机构

由政府主导,引入现代公司制度,全面负责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居民安置和开发建设事宜,建立切实可行的街区管理决策机制。政府、居民、商家多主体共同参与街区改造。

政府、企业、商户三位一体,形成良好的运营机制:政府负责对街区的保护与布局、公共设施和商业经营日常监督管理及行政执法;企业负责街区的商业定位、招商规划、市场营销和人才引进,为商家提供安保和保洁服务;商户符合项目文化定位,在特定条件下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文化创新,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浓厚文化氛围。

七、规划功能分区

规划范围内总体分为六个功能结构区域,分别为府衙文化展示区、郁孤台文化展示区、传统文化商业区、学校拆迁安置区、创意文化展示区、八境公园景区。

1.府衙文化展示区

位于规划范围北部,赣州市公安局地块,置换市公安局、赣七中用地,在该区形成府衙文化展示区。规划按照宋代格局在原址恢复府衙、翠玉楼等重要建筑,重塑四贤坊—军门楼—府衙的历史轴线;在府衙东北角恢复爱莲书院、爱莲堂,整治周围环境,结合赣州的府衙文化、书院文化,对周敦颐、苏轼、辛弃疾、文天祥、王阳明等历史名人著作进行展示,结合恢复的爱莲书院进行廉政建设教育。

2.郁孤台文化展示区

位于规划范围南部,通过郁孤台与城墙怀古游览相结合,形成观览古城风貌和章江景观的休闲观光区。保护田螺岭、花园塘等街巷走势和街巷尺度,结合一些文化创意活动,形成品味高雅、景观独特的文化展示区。

3.传统文化商业区

位于白马庙地段,在该区形成传统文化商业区。通过整治白马庙、九华阁等传统风貌街巷,传承传统商业模式,沿街开店、前店后住,整治街区环境,保留和鼓励部分居住功能的延续,保持街区的原真性。恢复部分有价值的老字号,以传统酒店、餐饮、手工艺品、土特产类商业为主,再现昔日繁华商业的景象。

4.学校拆迁安置区

位于老地委地段,结合现状建筑的保留与利用,远期规划置换为赣州七中北区的学校搬迁安置区。

5.创意文化展示区

位于百家岭、上下竹丝巷地段,紧邻八境路,现状保留较多的历史建筑。规划引入八境路的古玩字画业态,并将该区域建筑改造成为“下店上住”的形式,形成文化创意商业区。

6.八境公园景区

位于八境台地段,结合古城墙、章贡两江滨水空间一起整体打造八境公园景区,保留园内绿树苍茫、碧水微荡、楼亭对峙、清新幽静的优美景色;铺设步道台阶与小品,设计时结合历史事件与神话传说,展示赣州特色,塑造优美的自然文化景观。

八、总平面规划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与研究,赣州河套老城城北区域(郁孤台区域)为城市官署衙门区域,宋代府衙有章贡台、七松亭、思贤楼、燕喜堂、月华楼、翠玉楼、通判所、爱莲堂、爱莲池、袞衣葺纛堂等建筑。前面有军门楼、四贤坊等,规划对府衙按照宋朝格局进行恢复,充分挖掘府衙文化。

规划恢复从四贤坊—军门楼—府衙前—府衙的轴线。四贤坊—军门楼与军门楼—府衙前的轴线受现状建国路线型的影响,两条轴线之间有约5°的偏差。军门楼—府衙前与府衙前—府衙的轴线之间的偏差角度则经过多次会议及专家讨论确定为约21°(即府衙中轴线为南偏西7°)。

现状田螺岭、甬道、花园塘等巷道两侧多为解放前后民居建筑,房屋日久失修。规划根据评估报告,采取有机更新的方式对每栋建筑采取相应的规划措施。通过对街区内现状建筑的详细调研,规划对街区内的建筑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街区内建筑主要为三种建筑形式——四水归堂式(天井式)、四扇三间式及鱼鳞板式建筑。规划对这三种主要建筑形式进行了整理,以更好的指导下一阶段的建筑设计工作。结合原有建筑形式,分片区使用这三种建筑形式。田螺岭、花园塘地段原有建筑主要以四扇三间及鱼鳞板式建筑为主,因此规划在该段也主要恢复这两种建筑形式;九华阁、白马庙地段则以四扇三间及四水归堂式建筑为主;百家岭、上下竹丝巷以四水归堂建筑为主。

建筑结构方面,街区保护范围内以木结构为主,包括土木、砖木、纯木等结构形式;街区保护范围外以砖混仿古结构为主,少量钢混结构。

同时,对现有功能进行置换,引入现代功能,提升河套老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通过对现有巷道肌理空间的保护,提升区域景观环境,重新规划组织区域交通,带动赣州旅游发展,提升区域旅游环境整体服务水平。

规划保留45栋历史建筑作为传统民居的功能,另外设置的传统商铺为“前店后住”或者“下店上住”的形式,这样可以保证街区内部的传统街巷都均匀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居住建筑,维持街区内部人气及延续街区传统住区的功能。

 2.png1.png3.png4.png5.png6.png7.png8.png9.png10.png12.png13.png

1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