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兴国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10-22 10:52:50 被阅览数: 6609 次 来源:

项目地点:兴国县

面积:3214平方公里

完成时间:2016年7月

委托单位:兴国县人民政府

主要参加人员:韩高峰、王立新、张小金、温  泉、杨久辉、张  潋、黄仪荣、何  炜、罗中亮、黄智友、黄青梅、夏海燕、刘远飞、曾国威、盛志文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也为新时期的城镇化发展和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城市总体规划的理念、方式、体系正在经历一次较大的改革。

为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兴国总规在纲要战略引领、全域空间统筹、多规合一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一、规划构思

作为战略性、纲领性规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应更好地贯彻中央精神、落实省级部署和引领城市发展。在充分研究新形势、新要求的基础上,规划确定了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技术框架: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基于问题、目标导向,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分析区域竞合关系,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改革城市治理体系,推动全域空间统筹。

1.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转变城市发展理念

端正发展理念是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的前提,基于生态文明时代背景和以人为本发展观的认识,我们针对兴国县提出了“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协调平衡、绿色导向”的四大发展理念。

2.基于问题、目标导向,明确城市发展方向

城市总体规划既是指引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引领,需要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入手,自上而下落实中央精神,自下而上寻找地方出路。经过分析,兴国城市发展主要存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差异显著;城镇发展不均衡,中心城区综合服务能力弱;产业的资源导向特征显著,布局缺乏统筹;交通设施发展滞后,二级交通枢纽名不副实;土地生态承载力较弱,存在较大生态风险、城市空间片段化,特征不明显等方面的问题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从江西省、赣州市和兴国县自身三个维度出发,确定城市面向未来的目标愿景。江西省层面,兴国县主要的发展愿景是重要的特色农产品、花卉苗木生产与加工基地;赣州市层面,兴国县主要的发展愿景是重要的机电制造、新型建材等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的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与休闲旅游基地、赣州市北部交通枢纽节点;兴国县自身层面,发展愿景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分析区域竞合关系,制定城市发展战略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关键。城市总体规划应以引领城市发展为目标,围绕发展主题提出合理的战略部署。

规划确定了“赣州北部重要的工贸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园林城市”的目标愿景和“全国苏区精神传承教育基地,赣州北部重要的工贸城市,以红色文化、堪舆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城市”的总体定位,明确了“区域融合、城镇发展、交通提升、产业转型、特色文化、生态保护、城市空间”等七个方面的发展战略。

4.改革城市治理体系,推动全域空间统筹

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城市总体规划不能就空间论空间,需要从空间治理的角度认识城市规划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趋势判断。规划摒弃了以往“重城区、轻全域”的做法,重点加强了对县域空间全域管制和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发展两个方面的研究。

二、主要内容

发展目标

把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新一轮扶贫开发两大历史机遇,以弘扬苏区精神为动力、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建设为平台、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战略,建设新时期“模范兴国”。力争在规划期内,将兴国建设成为:赣州北部重要的工贸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园林城市。

)城市性质与规模

1.城市性质

全国苏区精神传承教育基地,赣州北部重要的工贸城市,以红色文化、堪舆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城市。

2.城市职能

1)江西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花卉苗木生产与加工基地

2)赣南重要的机电制造、新型建材等先进制造业基地

3)赣南苏区重要的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与休闲旅游基地

4)赣州北部交通枢纽节点

5)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县域总人口至2030年达到98万人,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至2030年达到40万人.

2)城镇化率: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至2030年达到6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至2030年达到57.4%。

3)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30年建设用地规模40平方公里,人均100平方米。

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1)空间结构:

规划兴国县构建“一核五心、三轴三区”的城镇空间发展结构。

一核:由中心城区形成的县域发展极核,包括潋江镇和埠头乡。

五心:县域的五个中心镇,分别为高兴镇、古龙岗镇、均村镇、良村镇、龙口镇。

三轴:即县域的三条城镇发展轴线。

三区:县域的三个发展片区。即南部片区、北部片区和东部片区。

2)综合交通规划

铁路:规划改扩建京九铁路高兴站、兴国站与龙口站三个站场;规划对接昌赣客运专线建设,站点选址于埠头乡牛尾塘;兴泉铁路自京九铁路兴国站接出,从兴国县中心城区南侧通过向东经江背镇进入于都、宁都县,并于江背镇设置火车站场一处。

公路:县域规划形成“一纵一横”的高速公路网络,即泉南高速、兴赣高速。国省道等提升道路技术等级。

3)县域旅游发展

规划全县旅游发展形成“一轴三区”的空间格局。

一轴:319国道形成的红色旅游发展轴,串联主要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是红色旅游的重要旅游线路。

三区: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形成的红色文化旅游区,县域北部依托均福山、大乌山等资源形成的绿色生态观光体验旅游区和以三僚为主的堪舆文化旅游区。

4)县域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县域范围内构建“1+5”产业体系,1个旅游业、5个工业主导产业,即生态文化旅游业和机电制造、军工产业、新型建材、食品加工、氟化工产业。

四、城市规划区规划

1.城市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潋江镇、埠头乡行政辖区范围,以及长冈乡、高兴镇、江背镇、永丰乡部分村庄,面积约245.87平方公里。

2.基础设施布局统筹

1)综合交通统筹

规划国道湄西线(G356)提升为一级公路,对接中心城区模范大道,加强与县域西侧乡镇及万安方向的交通联系,国道南惠线(G238)提升为一级公路,加强与县域南北侧的乡镇及青原、赣州方向的联系。规划G319国道于规划期内继续往西改线,与京九铁路共用交通走廊,建设中心城区西外环路。高铁连接线对接国道湄西线建设,建成城区-高铁的快速交通体系;规划兴赣高速埠头高速连接线往西延伸,沿现状县道458进行建设,对接高铁站,建成高速-高铁快速交通体系。规划兴国开发区迎宾大道往南延伸,沿现状县道458进行建设,连接经济振兴产业园,形成开发区-高速-经济振兴产业园的快速交通体系。

2)市政设施统筹

规划将长冈乡纳入中心城区供水范围;将长冈乡及高铁站纳入中心城区供电及燃气供应范围,气源为西气东输管道天燃气。

五、中心城区规划

1.城市发展方向:规划确定中心城区城市发展方向为“东控、南拓、西延、北抑”。

2.空间增长边界:兴国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分解为中心城区及其周边、高铁站区两个片区。中心城区及其周边区域东至兴赣高速一线,南至猫岭、青少年水库、兴赣高速埠头连接线一带,北至上社、濊水一带,西至京九铁路周边;高铁站区为羊山西侧一条狭长的地带,空间增长边界总面积约为77.02平方公里。

3.空间结构

规划兴国县中心城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为:“三轴、两心、三片区、六组团”。

三轴:分别为模范大道发展主轴,文明大道、迎宾大道发展次轴;

两心:分别为河西老城服务中心、城东综合服务中心;

三片区:分别为老城片区、城东片区、城南片区;

六组团:分别为河西综合组团、河东生态宜居组团、开发区老区组团、开发区南区组团、埠头组团、高铁站区组团。

4.用地布局

居住用地:规划建设居住区6个,分别为老城居住区、和睦居住区、平川北居住区、河东居住区、开发区老园区居住区、开发区南区居住区。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形成“一主两副六点”的体系结构。

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建设工业区3个,分别为开发区老园区、开发区南区、及开发区东区;规划建设仓储物流区3个,分别为火车站物流中心、商贸物流城物流中心、开发区物流中心。

5.综合交通规划

铁路:扩建兴国火车站,建设为客货两用站;对接昌赣客专兴国西站建设,并结合高铁站区配建客流集散中心。

对外交通:兴赣高速在城市东侧布设,在兴国中心城区设置两个出入口(埠头出入口和开发区出入口)。G319国道与G238国道(规划)规划期内向西改线,与京九铁路共用交通走廊,南下接原兴赣公路,并于埠头村向东建设国道联络线,经兴国开发区南区接入原G319国道。对G319国道和G238国道进行整体改造,由二级公路提升至一级公路。

城市交通:中心城区道路网系统采用“紧密网络”式布局,形成“六横八纵”的城市主干路网布局。六横:北外环路、兴国大道—潋江大道、模范大道、洪门大道、开发区南区纬一路、开发区南区南外环路。八纵:站前大道、文明大道、将军大道、坝南大道、苏区大道、迎宾大道、学院路、东外环路。

六、创新特色

“区域融合、转型发展”为导向,强化总规纲要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应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方法,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以更为准确、有效地把握城市发展战略性、结构性问题。避免总体规划纲要以“准成果”的形式出现所带来的内容繁复、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1.城市性质

项目组通过对与兴国类似的县,如金寨、红安、瑞金、井冈山、延安等城市性质的研究,结合兴国县自身文化的特征,在国家层面识别兴国城市特征,确定城市性质,以此来确定兴国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2.县域综合交通体系

针对上位规划将兴国县-定位为“赣州市域二级交通枢纽”,而当时兴国整体交通条件偏弱的尴尬地位,提出了高铁城区连接线、兴泉铁路兴国段选线、兴赣高速北延、井冈山—兴国—瑞金高速公路等区域性交通设施的比选方案,为兴国县城市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3.城镇发展空间结构

以区域的视角研究兴国城镇发展的空间结构,研究兴国的城镇发展规律,强化各乡镇与中心城区的空间联系研究。甄别各城镇发展条件,提出乡镇撤并设想,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4.中心城区远景发展格局

针对中心城区受对外交通线路影响过大,城区空间呈现“生活+生产”的拼凑格局,项目组从“历史、传承”和“成长、超越”两个思路对中心城区远景发展格局提出设想,以此来反推城区规划期末的空间格局。

探索全域空间管控体系,优化空间资源配置

项目组改变了以往的总体规划“重城区、轻全域”的做法,着重加强了对县域空间全域管制和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发展两个方面的研究。

1.县域空间全域管制

规划首先从识别县域空间资源入手,对全县域的生态、旅游、矿产等空间资源进行盘点,识别全县的各类空间资源,将全县空间划分为生态保育地区、城镇发展地区、农业发展地区三类空间,并对这三类空间制订了各自的发展政策。由此形成了全县的空间管制分区,实现县域全域的精细化管控。

2.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

在城市规划区规划方面,项目组在传统的用地适应性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交通便捷性、自然人文保护、粮食安全等因子分析,对整个规划区的用地拓展潜力进行了分析。对规划区的重大基础设施、综合交通设施、乡村用地布局等进行了明确,以此统筹规划区的各项建设。

三、探索“多规合一”编制方法,强化底线管控要求

在分析了兴国县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的基础上,项目组认为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战略纲领和协调平台,是整合各部门空间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在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加强了多规衔接、统筹的研究。

从底线约束出发,规划将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作为城市空间布局的前提。基于用地适宜性评价、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红线管控,研究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作为确定用地发展方向、土地开发强度和城市开发边界的硬约束条件。

在与国土、环保等部门充分对接的基础上,规划确定了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对不同空间的建设行为提出了相应的管控要求,划定了生态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在部门协同的基础上,以负向思维强化底线管控的本底分析,以正向思维体现战略引领的需求分析,综合确定城镇开发边界。

规划按照江西省“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县域空间中确定了禁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等“三区”及重点建设项目控制线、城镇建设用地边界、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生态控制线等“五线”。

兴国总规.jpg

兴国总规1.jpg

兴国总规2.jpg

兴国总规3.jpg

兴国总规4.jpg